春秋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,杏林设坛,修订六经。
唐代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,26岁“仗剑出国,辞亲远游”,用3年时间“南穹苍梧,东涉溟海”。
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,增加见识、锻造坚韧意志、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,正如严复所说:“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,乃极佳事。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,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,激发多少志气,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。”
研学实践是衔接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,更是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。设计出一个好的研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的潜力,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,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,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,成为一个有益于家、国、天下的大气之人。
那么,开展什么样的研学实践才是真正适合学生,让学生受益的呢?小编认为,一次成功的研学实践,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。
研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
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为多,出去游玩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,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重中之重。
研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。并且,在整个活动组织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领队负责协调工作,同时营地配有医务室随时掌握孩子们的健康状况,配备专职教官进行安全保卫。
研学具有的教育意义
研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性学习,开展研学实践时需要了解具体活动内容中是否有课程、交流等教育活动,以及互动式的体验教学活动。专业的研学机构策划并进行教育活动安排的研学实践,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实践,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使孩子在研学活动中有所成长。
研学主题明确
研学过程中的活动是围绕研学主题而展开的。一场有优秀主题的研学活动是从组织宣传到开营仪式,到知识分享,到互动交流,到活动体验等等,都始终贯穿着研学的主题。一场主题明确的研学活动,让学生能自始至终沉浸其中,能最大限度地感受研学主题蕴含的文化。
课程设计
学校有两大任务:一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,二是指导和帮助学生“作为人的一般发展”。前者主要依托正式的学科课程;后者要求学校在正式课程之外,特别设计那些指向“人的一般发展”的一系列教育活动。研学课程属于学校教育的延伸。研学课程开发以学生为中心,注意启发性和开放性,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,让学生真正变成研学过程的主体。
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,要“做到立意高远、目的明确、活动生动、学习有效”。其教学的特点是“将学习兴趣的培养建立在直接的实践之中”,采取知识延伸、整合的方式,一方面关注和利用学生兴趣的丰富性,另一方面鼓励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,并建立起对社会现象、自然现象的探究精神,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。
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
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由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—东方绿舟全程指导、建设和管理。营地位于会稽山腹地、小舜江源头—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,周边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—会稽山古香榧群,动植物资源丰富,富有原始的纯自然野趣,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,风景宜人。
会稽山营地总面积达1200亩,是集青少年研学实践、拓展培训、企业团建以及休闲活动为一体的营地。拥有综合体验区、农耕体验区、国防教育区、户外拓展区、水上运动区等区域。
营地以越文化研学、国防教育、自然教育、劳动实践、安全教育、主题营为载体,以“意志力、领导力、创新力”三力教育为培养主题,专注于青少年的意志锤炼、行为塑造、视野拓展,致力打造学校、家庭之外的“第三成长空间”。